生物学论文_近20年来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 

文章目录

1 材料与方法

2 结果与分析

2.1 国内外发文数量分析

2.2 国内外不同阶段研究热点分析

2.3 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

    2.3.1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根际微生物

    2.3.2 植被恢复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特征变化

        2.3.2.1 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

        2.3.2.2 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

        2.3.2.3 根际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

    2.3.3 根际微生物的生态修复作用

        2.3.3.1 根际微生物对受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效应

        2.3.3.2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种选择

        2.3.3.3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作用

    2.3.4 不同区域之间的研究差异

3 结论与讨论

文章摘要:采用文献计量方法,对近20 a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做了梳理和总结,重点阐述了国内典型生态脆弱区(青藏高原、黄土高原和喀斯特地区)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,并提出了今后根际微生物在生态修复研究中的重点。结果表明,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可分为3个阶段,即初步发展阶段(2000-2006年)、缓慢发展阶段(2007-2017年)和快速发展阶段(2018-2019年),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不同。在初步发展阶段,国外学者研究了根际微生物对土壤有机化合物的矿化作用,国内学者重点关注重金属、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土壤的相关问题;在缓慢发展阶段,多环芳烃的降解问题受到广泛重视。随着测序技术在第3阶段的快速发展,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主要集中在植物修复和生物降解方面。总的来说,国外重点关注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对退化土壤的联合修复,而国内主要侧重于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。近20 a来,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际微生物对全球变化(增温、降雨)的响应、有机污染物降解、对植物促生等方面,尚缺少根际微生物之间及其与植物、土壤的互馈研究。今后,生态修复中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功能微生物群、微生物共存网络以及植物-土壤-微生物协同作用等方面。

文章关键词:

论文分类号:X171.4;S154.3

上一篇:生物学论文_驯化对作物微生物组多样性和群落结
下一篇:中药学论文_基于QbD理念探索中药生产全过程微